教育是一场漫长的守望,亦是一段温暖的耕耘之旅。踏上三尺讲台,我便抱定“立德树人” 初心,不知不觉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已耕耘十三载。一直以来,我始终将学生的成长置于首位,不仅关注他们学业的进步,更悉心呵护每一颗心灵的健康成长。
我执教的班级中,有一位特殊的学生。他的智力发展稍缓于同龄人,行为习惯也异于常规。起初,我对他倾注了更多的耐心与精力,试图用包容为他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。然而,随着相处渐深,我发现他常不分场合地提问、交谈,言语间难辨重点,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秩序,也让他难以把握人际交往中的边界。深入思考后,我决定对他施以“常态要求”——既不因其特殊而降低规则标准,助他建立清晰的纪律意识与社交边界;同时,我也暗中引导班级其他同学,通过日常谈话传递友善与尊重,让包容的种子在班级里生根发芽,维系整个集体的和谐氛围。学期末的总结会上,他在分享中提及 “最想感谢班长”,言语间满是对同伴帮助的珍视。
展开剩余62%那一刻,我深知这份无声的守护,已然结出了温暖的果实。
若说过往的教育经历多是平常的守护, 5班升入初三后的变化,便称得上是一次意外的“挑战”。这一届学生中,出现情绪问题的人数远超我以往的经历。当他们面对初三骤增的学业压力、密度更高的知识难点时,韧性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。加之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本来就薄弱,面对成长中的困境时心志易动摇,情绪问题便如涟漪般扩散开来。其中,小娜同学的变化尤为令人揪心。
她本是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,最初只是课堂上偶尔走神,我一度误以为是她学习态度松懈。直到我偶然发现她握笔的手会不受控制地颤抖,才惊觉事情并非“不认真”那般简单。我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,建议他们带孩子就医。在西医诊疗与中医调理双管齐下的同时,考虑到照顾孩子的便利,父母决定让她改为走读。自此,我每周至少两次与她促膝长谈,不谈成绩高低,只聊日常琐事、疏解内心焦虑,为她的学业进度“松绑”,给予她足够的时间调整状态。我深知她心思敏感,对她手机依赖问题,她不愿主动提及,我便选择暂不戳破,只以温柔的陪伴默默守护。
一学期的耐心疏导与悉心照料终见成效,包括小娜同学在内的两位女生,逐渐走出了情绪的阴霾,重新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。中考放榜时,她们都顺利考入了心仪的高中,家长多次通过电话、信息向我表达感激,言语间的真挚,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“育人”二字的份量。
时光悄然流淌,不疾不徐;教育之路漫长,亦需笃行。未来,我仍将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与热爱,在平凡的岗位上步履不停。以爱与责任为犁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、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,悉心耕耘每一株“幼苗”,静待他们在时光里拔节生长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发布于:北京市倍享策略-炒股配资首选-网上配资开户-配资网站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